第四百三十三章 炸掉南郑_三国得到宝物就变强
红豆小说网 > 三国得到宝物就变强 > 第四百三十三章 炸掉南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三十三章 炸掉南郑

  淮南战场已经尘埃落定,汉中战场刚刚开始进入高潮。

  设计伏击了曹洪之后,徐庶终于在定军山集合大军,备好粮草,向南郑进军。郭淮和夏侯尚抵挡不住,放弃营寨退入城中。

  汉中盆地虽然四面环山,但其内部较为平坦,号称汉中平原,自古就有“国宝天府,鱼米之乡”之称。汉中盆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公里,其中汉中平原面积约为1400平方公里,这里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4至15摄氏度。

  这里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左右,河水不冻,冬无积雪,霜害少,风力小,耕地集中,灌溉便利,因此非常有利于水稻、小麦等农作物成长。

  高祖刘邦以汉中盆地发家,张鲁割据汉中多年,历史上诸葛亮数次北伐也全都依靠汉中的粮食产出,因此拿下汉中不仅可以让益州更加安全,还可以得到一块非常不错的产粮地。

  这个时代,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只要你手中有粮食,就不缺为你效力的人,如果你没有粮食的话,就算你有再多的士兵也打不起一场大仗。

  过了定军山之后,到南郑基本上就是一路无阻了。南郑位于汉中盆地的西南部,北邻汉水,南依巴山,曾是刘邦为汉王时的都城。

  徐庶调动了整个益州的力量,汇聚了七万大军,谋士武将无数,要在曹军援军到来之前一举攻下南郑,然后固守汉中。

  为了防止凉州的曹军支援南郑,徐庶留马超和马岱带着招募来的氐人和羌人混编轻骑兵大队在武都活动。由于马家在凉州的声望和马超的威名,凉州的曹军非但无法抽兵救援汉中,反而被搅的鸡飞狗跳,疲于应付。

  而驻守在阳平关的张郃也不敢放弃关隘去南郑,否则汉中的曹军就成了被关进门的狗,而且援军也进不来。

  此时南郑城内有两万曹军,主将曹洪,其他将领有曹休、夏侯尚、韩浩等,谋士有杜袭、郭淮。曹军虽然兵少,但都是精锐,南郑城内还有不少百姓,杜袭和郭淮也颇有智谋,曹洪和曹休也颇有胆量,城内也不缺粮,因此只守城的话,还是有希望坚持到援军到来的。

  原著中刘备是怎么取得南郑的呢?非常简单,曹操率兵与刘备战于汉水,想再一次打败这个手下败将,却被张飞和魏延背后偷袭,占领了南郑。

  可以说汉中之战是刘备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了,平生第一次亲率大军正面战胜了曹操,当然这里面肯定有随身参谋法正的功劳。

  现在曹洪肯定不会出城交战,徐庶虽然兵力比曹洪多,但像南郑这样的大城对攻城一方来说,就是个绞肉机,就算把这七万大军耗光了也不一定就能打下来,因为曹洪肯定会拼死抵抗。

  但徐庶有秘密武器,当初张武确定好汉中攻略后,就令人将大量的火药运往益州,就储存在葭萌关内。徐庶打算效仿当初的秣陵之战,将南郑城的城墙炸塌,因此他才要先伏击了曹洪之后再攻城,这样在他攻城的时候曹军就没有力量再出城反击了。

  要使用火药炸城,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派士兵冒死冲到对方城墙下面挖坑,然后把火药堆在里面点燃。这个办法简单粗暴,但执行起来困难比较大,需要派士兵不计伤亡地进行攻城来给爆破组打掩护,还要用远程火力使劲压制对方。

  但失败的可能也比较大,万一被敌军发觉了意图,发射火箭进行阻拦的话,说不定这火药不但炸不到对方,还将自己人炸死了。而且徐庶手上的火药并不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就只能用人命去强攻。

  第二个办法是挖地道,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挖到对方城墙下,然后在地道里进行爆破。这个办法缺点就是比较慢,这个时代又没有什么挖掘机、电钻啥的,万一在挖到一半的时候遇到大石头挡路,那就费劲了。

  汉中四周都是山脉,南郑也离巴山很近,说不定脚下泥土里也埋着很多石头,万一耽误了时间,曹军的援军可就来了。

  徐庶经过思考,又跟法正等人商议了一阵,决定采用挖地道的方法,因为第一种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失败的几率太大,万一在往南郑城下运送火药的途中,被敌军给点爆了,可没有备用的火药用。

  当然了,挖地道也不是能够完全保密不会被敌军察觉到的。古代守城的士兵也有方法应对攻城一方挖地道,他们会在城内靠近墙角的地方挖坑放上一口特制的薄缸,缸口蒙上一层薄牛皮,让听力敏锐的人趴在缸上,监听敌军的动静。

  这种探测方法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因为敌军用锄头挖地道的时候,会发出声响,这个声响在地下传播的速度快,声波衰减小,容易与缸体产生共振,因此可以侦察到敌军所在的方位和距离远近。

  只不过,一般的挖地道战术是想挖一条通往城内的地道,然后派兵潜入城内进行偷袭,因此如果被敌军察觉到地道的位置后,会被敌军灌水或者放火放烟。

  而徐庶只想把地道挖到南郑城墙的下方,就算被曹军侦测出位置也不要紧,除非他们敢出城破坏。

  挖地道是个技术活,时间又非常紧迫,不可能随便找个地方就开挖。

  所谓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几个专业的地质学家,但很多学者、文人都涉猎较广,也有不少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比如益州刺史张松,那是过目不忘,倒背如流,真可谓之神人也。这家伙曾经手绘《西川地理图》,将益州的各处险要都绘制在图中,这要是没有一点地理知识怎么能做到?

  除了张松之外,还有益州的几个大学者,比如杨洪、秦宓等,都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人,对天文地理都有研究。徐庶还派人找到了当年修都江堰的李冰的后人,这个时代家族的学问一般都是代代相传的,李冰的后人对地质学肯定也得有点研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dxsw.cc。红豆小说网手机版:https://m.hd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